产业园,三大定位梳理



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是否有价值?能促进销售?招商体系是否更精准、清晰的把园区价值与用户画像进行匹配,同时提高签约率?下面我们就来解析一下产业园定位体系:

产业园三大定位梳理

一、降心定,回头是岸

产业园经过政策的调整,基本接入企业模式逐步被企业认同并接受,房地产政策的调整都在加速产业园的各维度调整。政策在变化,没有任何侥幸,土地在无底线增加,本质已经出现,只是我们好多园区的决策者不承认而已。目前,我们园区的租售模式已经走到了“悬崖边”,包括政府做的科创园区。

仔细分析当下形势,开发企业想着“如何在符合产业前提的情况下将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园区想着“把厂房盖起来,就能吸引政府领导心目中梦想的高端企业”。国家层面正在全力为企业减税,加速让资本进入实体企业,以降低实体产业发展成本,但开发企业目前的模式则正好与政策趋势背道相驰!

二、勤分析、思索,勇于尝试

产业升级需要时间、创新环境、政策扶持和企业对于研发的专注,同时还需要资本的助推,过程是相当漫长的;从企业层面讲,企业升级需要资本和人才,目前中国的实体企业家的主要盈利模式还停留于价格优先,单打独斗,到了一定规模才产生品牌价值,真正要达到产业思维的高度也需要时间,即使有产业思维,也是困难重重,要么有技术没市场,要么有技术没资金,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产业园区的商业模式搭建的意义应是:如何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协助企业可持续加速发展,如何为政府解决多业态的诉求(已经不是简单的税收和就业了,当然这两项依然重要)。

三、走出去引进,强力联合协作

第一:不能固化思维,这是非常可怕的。不管你是政府园区,还是开发企业决策者,应当快速跟上市场形势,商业模式的变化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应当开放思维,走出去、引进来!

第二:不能妄想一枝独秀。现如今,一个开发商主体或一级政府已经不再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园区的全链条服务,要想促进产业发展,一定是多个专业而优秀的团队形成多方利益联合体共同去完成的。我们的企业家客户就是联合体的核心和纽带,正确的商业模式应该是聚焦于企业家生态,而不是园区的生态!